- 入靜
- (入靜, 入静) 煉養功法。 本指煉養者靜處一室, 摒除雜念, 使意識集中、 安靜的方法。 之後分為漸法和頓法兩種。 〝漸法入靜即存思〞。 是在大腦皮層高度放鬆狀態下的連續〝存思〞、 〝存想〞, 使之不受外界環境或內心雜念的干擾, 從而進入一種安靜和諧的精神狀態﹔頓法入靜即〝守一〞、 〝守虛〞, 〝是什麼也不想〞的一種安靜狀態, 雜念一起, 立即排除。 它要求隨意保持守虛〞所需的大腦皮層的最低興奮程度。 這種意守功能也是通過練功逐漸深入而獲得的。 漸法和頓法入靜, 雖然方法不同, 但都是為了使大腦皮層處於最佳機能狀態, 最合理地調節全身的新陳代謝。 漸、 頓兩法入靜的交叉點, 就在於意念運用, 前者用意念集中, 後者則放棄意念的干擾。 唐《王建詩》卷五《送宮人入道》: 〝問師初得經中字, 入靜猶燒內裡香〞。 《雲笈七籤》卷一百零三引《翊聖保德真君傳》: 〝汝若除煩入靜, 煉心修真, 積累其功, 數盈之後, 泥丸百節之神靈通而自同於聖〞。 《資治通鑑》卷二百五十七唐光啟三年: 〝乘其入靜, 縊殺之〞。 注: 〝道家所謂入靜, 即禪家入定而稍異。 入靜者, 靜處一室, 屏去左右, 澄神靜慮, 無思無營, 冀以接天神〞。 近代道教學者陳櫻寧在《靜功總說》中說: 〝靜功全在靜〞, 而不在氣, 倡導頓法入靜功夫。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